2008年“5•12”特大地震第二天,三岁男孩郎铮从北川废墟中获救后,向解救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地处重灾区的北川中学新区废墟上,红艳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些画面深深地感动了大家……3个月后,灾难中磨砺的中国,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一段历史则永远留在中国。北京奥运,百年梦圆。45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共同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快乐。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古国成功举办现代奥运盛会,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选手17天打破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最多数量的国家和地区选手获得奖牌,最多的奥运志愿者,全球最高的赛况收视率…… 每一枚奖牌都代表一位奥运英雄,它将讲述北京奥运的精彩故事,感动民众,树立榜样,鼓舞青年人不断向前;还有那些没有得到奖牌因拼搏而赢得赞誉的选手们,他们将奥运的丰富内涵带回家,他们是楷模,为社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为世人诠释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传播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评价,不管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得到一致的好评。全球四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开幕式。美、英、法、日、韩等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
《纽约时报》8日在其网络版报道奥运会开幕的消息中说,“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星期五的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世界日报》还刊发了题为《盛世之盛事:美哉,伟哉,北京奥运!》的社论。社论说:“厚积13亿人民的心愿,加上海外华人的无限瞩望,北京奥运会在倒计时当中终见顺利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人类文明在东方的再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社论说,“绿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和人文的北京,确实让千年古都再现盛世风采”。韩联社的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法新社评论说,“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开幕式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思维。
北京奥运会,呈现给世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场馆和相关设施令人赞叹,实施“三大理念”成果显著。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56个训练场馆,实施了600多个项目,在所有奥运场馆建设中广泛采用建筑节能、数字模拟、体育工艺等先进技术。同时建成了第一个智能光传送网络,使北京奥运会成为第一个宽带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奖牌、口号成为特色,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这些标志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二是与奥运标志巧妙结合;三是突出了体育运动的特点。火炬采用了如意的造型,装饰了祥云图案。金、银、铜三种奖牌都采用了“金玉良缘”的设计。把玉用在奥运奖牌上,这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
这是一届奋力拼搏、屡创佳绩的奥运会。蒙古、多哥、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代表团实现了各自国家金牌、奖牌的历史性突破;菲尔普斯独得8金并打破7项世界记录;博尔特包揽男子100米、200米这两颗奥运会“皇冠上的明珠”并双破世界记录;中国代表团历史上首次跃居金牌榜首位……一项项优异的成绩,一个个辉煌的瞬间,让人类骄傲,让世界沸腾。
这是一届彰显人性、迸发真情的奥运会。33岁的德国队员丘索维金娜,作为一位母亲,为了给患上白血病的儿子筹措治病费用,重新复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体操比赛,她在跳马比赛中跳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摘得一枚银牌。“我要将它带回家送给我的儿子。”她说。事实上,她送给儿子的并不仅仅是奥运奖牌,伟大的母爱感天动地。最心酸的瞬间:颁奖仪式上,德国举重选手马•施泰纳眼含热泪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动容,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最感慨的瞬间: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由于资金匮乏,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此前当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这次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姚明一人,还有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中国人为了实现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北京奥运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完善的场馆设施、环境的有效改善、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还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开放和人民的热情、文明。北京奥运,中国与世界亲密接触,为双方把握真实、深化理解创造了契机。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因此进一步认识世界,世界也因此更加认识中国。”北京奥运,中国人向世界传达和的理念,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坚定中国人的信念,拓开他们的视野,将中国人进一步融入不断发展的世界。8月的17天已经汇成精神力量,传向世界,融入发展,化为文明。
2008年,这一年,很难。但是我们中国人,挺过来了!在灾难中奋起,创造奇迹,超越梦想!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人类文明史将收录、珍藏、传颂这辉煌的日子!
参考文献:
[1]朱春凤.北京奥运会的政治象征意义释读[J].新闻世界,2012(11).
[2]林俊,陈作松.2008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的传承机制[J].体育科学研究,2012.
[3]吴建民.北京奥运影响深远[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09).
(作者:丁冬梅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