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建党小故事之七十六】东西扶贫合作的典范 -------闽宁模式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量:

1996年,为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项战略决策:由东部13个较发达的省市帮扶西部10个较为贫困的省区,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实施东西扶贫协作。在这次部署中,确定宁夏由福建帮扶。从此,闽宁结缘,山海相连。

1996年10月,福建省成立了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为组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农办、计委、经贸委等19个省直机关为成员单位的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11月,在福建召开了两省区共同参加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两省区共同商定: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安排对口帮扶工作,商定协作帮扶方向和重点,根据福建所能、宁夏所需进行紧密对接;建立扶贫协作发展基金;从福建沿海5个省辖市中选出经济实力较强的8个县(市、区),对口帮扶宁夏8个国家贫困县(区);委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等。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福建党政代表团奔赴宁夏,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进行考察。在六天的考察期间,他走访了五个对口扶贫县,察看吊庄搬迁、梯田建设、井窑抗旱等项目。六天的所见所闻,让他对闽宁对口协作的模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他提出:广泛深入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协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动员企业家到宁夏投资办厂,开展经贸合作,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等等。这些指导思想对“闽宁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闽宁协作可以说是习近平同志亲自设计、亲自指导、亲自推进的。

联席会议后,一系列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的举措陆续展开:坡改梯、打井窑、建希望小学、建立生态移民示范点、互派挂职干部、扶持产业、招商引资、职业培训、劳务输出、派技术人员支农支教支医等等。

永宁县的“闽宁村”被确定为生态移民示范点,习近平同志亲自命名,并在奠基时发来贺电鼓励。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闽宁村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闽宁村也从最初的8000多人发展成6.6万人的闽宁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发展目标。全镇移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19年的13970元,24年间增长了近27倍。在闽宁镇示范带动下,宁夏涌现出了110个闽宁协作示范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经过六次搬迁,123万人离开了贫甲天下的“西海固”。闽宁镇由此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荣誉称号。

自1996年以来的24年间,来自福建的11批183名挂职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超过10万人次直接参与了帮扶工作。一批批援宁干部,带着无私奉献和饱满的热情,深入到宁夏的各个贫困地方,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带领宁夏人民,奔向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小康生活。2020年7月3日,中宣部授予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在闽宁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作为菌草技术发明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接到任务后,他马上率领菌草技术扶贫专家组,带着菌种和菌草草种直奔宁夏。由于宁夏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与福建大不相同,要用发源于福建的菌草技术“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经过实地调查,最终选择在固原地区的彭阳县,实施菌草技术扶贫项目。他们建半地下室菇棚和利用废弃的窑洞来栽培食用菌。为了确保示范和生产获得成功,他们驻村工作,有时还住在菇棚里,以便夜间起来检查菇房的温度变化。半年后,第一批用作物秸秆栽培的香菇、平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取得成功,27个示范户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其中小岔沟村一示范户50平方米菇房栽培平菇的收入超过他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参加食用菌生产的示范农户当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多。此后,菌草技术扶贫项目在宁夏落地生根,到2007年,全区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产值近亿元,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使一大批农户告别贫困。由此,一句顺口溜在闽宁村广泛流传:“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闽宁两省区还把共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协作的重点,先后在银川市永宁县建设了闽宁镇扶贫产业园,在吴忠市盐池县、固原市西吉县和隆德县建设闽宁产业园。动员了大量闽籍商人在宁夏投资办厂,产业涉及葡萄酒酿造、菌草种植,服装加工、蔬菜种销、肉牛养殖、糕点加工等,并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目前在宁夏的福建企业和商户达到5000多家,年创产值超过350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安置人口10万余人。

为了更好的帮扶宁夏发展,结成了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深度协作关系。截至2020年12月30日,福建省有30多个县(市、区)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结成帮扶对子,105对乡镇、134对建制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福建省财政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9.34亿元,社会各界捐助折款近4亿元。援建了西海固地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卫生院(所)等卫生项目349个,新(扩)建学校超过230所。这种深度协作,使帮扶触角一直下沉延伸,直抵“神经末梢”,从而使东西优势融为一体。

二十多年来,闽宁携手走出了一条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双向合作共赢、从单一经济援助发展为教科文卫多领域合作、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对口协作模式,带动了宁夏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深刻转变,推动了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的样本,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生动的中国案例,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大手拉小手”“先富帮后富”的制度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盛晓薇,马文保.“闽宁模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实践样本.人民论坛[J]﹒学术前沿,2021(4).

[2]姜志刚.开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9).

[3]夏秋月,周善杰.闽宁模式:山海携手缚苍龙[J].党建,2020(08).

[4]沈阳.跨越山海携手共进——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先进事迹[J].海峡通讯,2020(08).

(作者:祁莉霞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