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建党小故事之七十三】海峡两岸交流的里程碑——汪辜会谈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量: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即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政府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的首次会晤,也是分隔40多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通过三天的会谈,双方共达成了4项协议,建立起了两会之间的制度化商谈和联系机制,有力的促进了两岸之间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两岸交流迈向制度化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随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了实行数十年的“戒严令”,开始有限度的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扩展,同时衍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保护民众权益,台湾当局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个由官方授权的民间中介团体,建立与大陆非正式接触的渠道。为此,“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应运而生。海基会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辜振甫任董事长。直属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处理台湾当局“不便和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在海基会成立后,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汪道涵任会长,设秘书、协调、综合、咨询部。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海协会成立后,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为两岸关系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对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等各项交流,以及扩大与海基会的交往与沟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比较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权限,海协会受权范围明显更宽,没有不能谈政治的限制,联络的台湾社团不仅限于海基会,也包括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

两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沟通化解的桥梁作用。一年内,合作处理了各类突发事件24起,包括渔事纠纷 起,台军驱逐大陆渔民伤亡事件10起,刑事案件8起。自1992年3月到1995年6月,两会还进行了包括第一次汪辜会谈在内的各种级别商谈17次。

在成立之初,海协会就邀请海基会来访。1992年8月,汪道涵又发函给辜振甫,邀其见面会谈。22日,辜振甫回函表示愿意会谈,并建议将会谈的时间定在本年10月中、下旬或者其它适当时间,建议会谈地点选择在新加坡。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进行工作性商谈时,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达成排除了以后事务性商谈中的主要障碍,还为汪辜会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汪辜正式会谈前,双方进行了两次预备性磋商。第一次是1993年4月8日,在北京钓鱼台宾馆进行。本次磋商正式确定了汪辜会谈的时间、地点,为这一世人瞩目的会谈得以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两会的联系,甚至是两岸关系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4月15日,“陆委会”与海基会召开内部会议,决定海基会的18名会谈人员及相关人员分三梯次出发,第一、二梯次分别于19日、22日出发前往新加坡。 第三梯次包括辜振甫夫妇及私人秘书等人,于4月26日出发,到达新加坡与先期到达的两个梯次会合。

海协会的工作人员也分为三个梯次出发。第一、二梯次分别于21日、23日飞抵新加坡,第三梯次则是汪道涵夫妇及随行人员,于25日到达。

23日下午,海协副会长唐树备、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以及两会相关人员在新加坡海皇大厦26楼进行汪辜会谈的第二次预备性磋商,为汪辜会谈作最后的安排。双方确定27、28日两天为汪辜会谈的正式议程。

4月27日,新加坡阳光明媚,海皇大厦四楼的会议厅摆满了鲜花,中间摆放了一张宽不足两米的桔红色会议桌。上午10时6分,汪道涵与辜振甫并肩步入会议室。两位老人伸手越过会议桌紧紧握在一起,互相致意。二百多名中外记者记录了这一历史性的画面。隔绝四十多年的两岸关系,终于在此时跨出了重要一步。记者多次呼喊“再握一次手”、“再来一次”,汪道涵与辜振甫相视而笑,欣然一次次地握手。双方隔桌握了四次手后,会谈正式开始。

汪道涵首先转达江泽民、李鹏对辜先生的问候,并请辜转达他们对李登辉、连战先生的问候,向支持会谈的郝柏村先生问好。他重申了这次会谈是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充分说明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集中论述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8个具体问题。

汪道涵谈了约40分钟,接着辜振甫就两会联系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以及两岸经济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表示,目前两岸情势还不能开放双向投资,但又强调,希望大陆更具体地保障台商权益,并提出一些相关具体问题。对此,汪道涵表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只要坐下来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只要两会本着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他希望这次会谈能谈出积极成果。

27日下午,唐树备与邱进益举行第二次会议,就会谈内容和即将签订的有关协议作最后的预备性磋商。双方同意,海协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视实际需要进行会谈。海协常务副会长与海基会副董事长或两会秘书长原则上每半年会谈一次,两会副秘书长、处长、主任级人员每季度会商一次。各自成立经济小组与综合事务小组。同意各自指定副秘书长作为紧急事件的联络人。

28日上午,汪、辜进行第二轮会谈。这场会谈只进行了短短的5分钟,其余时间是双方代表就具体事务进行磋商。两人交换意见后表示,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对许多问题的讨论是需要时间的。双方决定将会谈文件称为“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同时将原本定于28日结束的汪辜会谈,推迟到29日上午结束。

29日10点40分,在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后,双方交换座位,又签署了《两岸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和《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30日后生效实施。

汪辜会谈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通过三天的会谈,双方建立了两岸制度化的协商机制,是两岸双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有益探索,有力的促进了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结束了两岸不接触、不谈判的历史,开启了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对话、由隔绝走向交流的新阶段。树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平等协商的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

[1]金绮寅.重温汪辜会谈(二)[J].黄埔,2007(2).

[2]金绮寅.重温汪辜会谈(三)[J].黄埔,2007(3).

[3]金绮寅.重温汪辜会谈(四)[J].黄埔,2007(4).

[4]金绮寅.重温汪辜会谈(五)[J].黄埔,2007(5).

[5]王在希.汪辜会谈的历史意义[J].台声,2003(5).

[6]李立.“汪辜会谈”回顾及历史启示[J].统一论坛,2013(3).

(作者:祁莉霞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