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始实行一系列战略性转变,开始走上改革之路。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制定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在新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军队建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一系列重大改革陆续进行。其中,1985年至1987年,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被称为“百万大裁军”,这也被认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历史空前的一次大行动,1985年也被称为“裁军年”。
事情要从1984年11月1日说起。中央军委召集各军种和11个大军区司令员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邓小平传递出了“中国军队即将裁减员额100万”的战略决心。一方面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在较长时间内已经不可能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军队存在机构臃肿、运转不灵的问题,因此,精简军队既必要,也没有风险,势在必行。1985年夏天,当“中国军队裁员一百万”这一标题和邓小平擎着一根食指的照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头版时,举世震惊。
“百万大裁军”是中央军委做出的具有伟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决定,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其中,11大军区精简为7个,在撤销的4大军区中,福州军区赫然在列。
1985年4月,中央军委下达了福州军区、南京军区合并的决定,要求时任福州军区司令的江拥辉担任合并协调组组长,在8月30日之前完成合并工作。江拥辉,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当时福州军区的很多同志希望他建议中央军委不要撤销福州军区,作为一名老革命,江拥辉语重心长地说:“裁军是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果大家都要求保留建制,那裁军又怎么能进行下去呢?”
在这个炽热的炎炎夏日,面临新的任务,江拥辉虽百感交集,却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军委的决定。虽说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也让他感到了紧张激烈,毕竟裁军关系着部队官兵们的进、退、去、留,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当时,福州军区机关甚至传出了许多关于军区领导、尤其是江拥辉去向的传闻。江拥辉听了这些议论,并没有生气,只是批评说:“不要瞎猜,一切听组织安排。”他继续执行着他的任务,因为他知道百万裁军意义重大。
1985年6月3日,中央军委领导人集体找福州、南京两大军区司令员、政委谈话,宣布新的任职名单。没有江拥辉,这意味着他将从司令的位置上退下来。军委领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毫不含糊,当场表示服从军委安排。他说:能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工作,说明组织上很信任我,怎么还能有什么非份之想呢?
从移交完部队到他离开福州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再到部队去,他说:“我现在去了只能是干扰你们的工作。”在卸任前不多的时间里,他还主动出面做一些同志的思想工作,并陪同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和政委傅奎清,对所属师以上单位的工作一一进行交接,并对编余干部和剩余资产做了妥善处理。在江拥辉和福州军区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军区撤销后的移交工作进行的极为顺利。
1985年8月30日24时整,江拥辉接通了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的电话:“向司令员吗?我是江拥辉。从现在起,我把福州军区的指挥权交给你。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江拥辉在福州军区司令员任上的最后一次公务电话。完成任务的江拥辉仿佛卸下了千金重担,52载戎马生涯,他无愧无悔。
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基本完成!通过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比整编前精简了近50%;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各级领导班子都减少了副职干部,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约24%,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约50%,每个班子都基本上形成了梯次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60%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干部经过院校培训。
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举世瞩目,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为建立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正规化、现代化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同时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诚意。
参考文献:
[1]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年.
[2]陆洋.百万大裁军——中国精兵之路[J].齐鲁周刊,2016(1).
[3]朱法元.沉默的军号[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6年.
(作者:刘翔未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