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建党小故事之五十八】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发布日期:2021-09-16 浏览量: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这场讨论,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这篇短短六千字的文章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还得从1978年前的历史说起。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了“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两个凡是”,成为当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粉碎“四人帮”后,各条战线都在努力进行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两个凡是”的出现使拨乱反正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思想阻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摆脱这种混乱局面,必须首先从思想问题着手,寻找突破口。

1977年3月,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开始主持中央党校日常工作。他召集中央党校的“笔杆子”吴江、孙长江等人,商议组成新的写作班子,开展理论研究,并创办了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酝酿组织文章,澄清在思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邓小平在4月给党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久,邓小平又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行。邓小平同志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是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导。

在南京,也有一个人在苦苦思索。他叫胡福明,任教于南京大学政治系。1977年7月,胡福明每天晚上都去江苏省人民医院照顾生病的妻子。天气热,蚊子多,胡福明就在医院的走廊上看书,思考:判断理论、认识、观点、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判断是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历史上也经常按实践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怎么能说句句是真理?怎么能搞“两个凡是”?

他查阅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把涉及真理标准的语录都整理出来,寻找论据,构思提纲。到下半夜,他把两三张凳子拼在一起在上面睡一会儿,醒了再看、再写、再改。一个星期后,胡福明的妻子出院,他的文章也有了眉目,拟定题目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8月下旬,胡福明完成了约8000字的初稿。文章引经据典,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普遍性。

他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寄给了《光明日报》哲学组的王强华编辑。

几乎同时,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也在思考整理这一命题的相关材料。

1978年4月,胡福明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光明日报》新任总编辑杨西光的高度重视。杨西光建议作者对该文作进一步修改,并请正在撰写同一主题文章的孙长江等人共同参与。

经过反复修改,题目最终定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胡耀邦审阅后,1978年5月10日,文章刊登在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11日,《光明日报》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公开发表全文,新华社当天即向全国转发。随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这篇文章深刻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凡是超越实践、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背离了科学,背离了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剩下的只会是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文章出来后,胡耀邦、杨西光等人面临很大的压力,不断有人指责他们:这篇文章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思想上是反动的,在政治上是砍旗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孙长江的妻子听说文章是“砍旗”,压力很大。胡福明的一位朋友对他说:“老胡,你已经卷进了中央高层内部的斗争了,风险很大,你知道吗?这可是已经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了,要有思想准备。”胡福明表示:“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并半开玩笑地说:“你呢,我们是老朋友了,你要给我去送饭。”

那些日子里,杨西光整天眉头紧锁,神色严肃。王强华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要“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讲话虽然一字未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却对这篇文章做了最有力的支持。事后邓小平说:《光明日报》发了文章,当时没注意,后来听说有人反对才找来看了看。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

从7月底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的一些部门,以及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军委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发表讲话或文章,公开表明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立场。各地宣传部门和党校也积极配合,纷纷举办讨论会或培训班,推动这场讨论的开展。1978年下半年,除中央单位外,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报刊上发表的讨论文章达650多篇,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新闻界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理论问题大讨论。

这场波及全国、人人关注的大讨论,不只是理论观点之争,而是关系到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如何对待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政治问题。通过这场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认识混乱逐渐被澄清,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两个凡是”和长期盛行的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逐步被打破,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这个讲话中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几天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本来,中央工作会议在13日举行了闭幕会之后应该结束。但由于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的讲话非常重要,纷纷要求延长两天来学习和领会,这样,14日、15日两天,代表们又进行了讨论。12月15日,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结束。

由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已做了充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从1978年12月18-22日,只开了5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无疑是这次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催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并自此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参考文献:

[1]谢武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世的前前后后[J].党史纵横,2018(5).

[2]赵英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怎样诞生与问世的[J].春秋,2008(6).

[3]关铭闻.1978-2018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念——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发40周年[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8(12).

(作者:范映渊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