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建党小故事之五十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发布日期:2021-09-15 浏览量: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帕特里夏走出机舱门,当走到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手,急步朝站在舷梯外两三步远迎接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也把手伸出来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而使这一瞬间成为历史上一幅特写镜头的编剧和导演正是尼克松本人。原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命令美国代表团成员谁也不准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今天,尼克松想在他访华时用他的手抹掉中美关系史上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当他的飞机抵达北京机场时,他作了特意安排:在他和周恩来握手时,随行人员一律留在机舱里,在他同周恩来握手后才能走出机舱。尼克松要向美国、全世界突出他和周恩来的握手,突出他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刻,已有22年敌对仇视情绪的两国首脑终于走到一起!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为了摆脱内外困境,开始调整全球战略,对中国政策也相应作了重大改变,打算结束两国隔绝状态。尼克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愿同中国和好,要把改善中美关系作为美国当局外交目标之一。从1969年下半年起,中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和接触,并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互相表达改善关系的愿望。1969年7月尼克松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曾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谈到对改善美中关系的想法。同时,他还在两次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会谈中,希望齐奥塞斯库向中国转达他的希望,并说即使不能立即同中国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也可进行高级私人代表访问,以缓和敌对情绪。叶海亚和齐奥塞斯库也乐于为中美和解充当信使。这样,尼克松就建立了通向中国的“叶海亚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并开始在公开场合将“大陆中国”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中国发出了外交信号。

中国政府对尼克松的态度立即作出了积极反应,通过叶海亚总统传信给尼克松,欢迎他的代表到中国讨论台湾问题。毛泽东主席更是明确地回答:“无论他(尼克松)作为旅游者还是总统来访,我都愿意和他见面。”

尼克松获得信息后备受鼓舞。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周恩来总理举行初步的秘密会谈,为尼克松访华做好准备和安排。基辛格遵照尼克松的嘱托,先去了越南,然后飞赴巴基斯坦考察。在考察途中,基辛格悄悄地乘机到达北京,与周恩来总理进行谈判。基辛格在北京逗留仅仅48个小时,而同周恩来总理的会谈就持续了17个小时。中美就相互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了解了彼此的基本态度。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了精心准备。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从华盛顿起飞,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21日抵达上海,当天上午11点30分准时抵达北京。那个时间正是美国当地电视节目播出的黄金时段,尼克松选择这一时间抵达北京,就是希望所有美国人都能看到这一幕。

当天下午2时许,周恩来找到基辛格说,毛泽东想很快会见尼克松。当天在中南海,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并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等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真诚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当尼克松想和毛泽东讨论台湾、越南、朝鲜、日本、苏联问题时,毛泽东诙谐地打断尼克松的话说:“那些问题我不感兴趣,”他用手指了指周总理,“那是他的事情。”

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历史上第一个美国现职总统访问中国。

周恩来在祝酒词中说到:“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恩来进一步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政党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周恩来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尼克松答词富于感染力,他号召:“让我们在今后的五天里在一起开始一次长征吧,不是在一起迈步,而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向同一个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和平和正义的世界结构,在这个世界结构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享有同等的尊严: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权利决定它自己的政府形式,而不受外来的干涉或统治。”尼克松还直接引用了毛泽东那铿锵有力的诗句来加强他的论点:“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然后他又加上了自己的新的理解:“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美国总统踏上中国国土的第一天,就引用毛泽东的话来阐明美国的对外政策,这不仅别出心裁,而且标志着美国战后的对华战略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宴会刚一结束,美方记者一拥而上,争相把周恩来和尼克松用过的象牙筷子和中英文菜单抢走。如愿以偿的记者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大肆炫耀他们得到了最为珍贵的纪念物。

为了纪念中美两国领导人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中美双方正式互赠了礼品。中方向美国总统和夫人赠送了白玉釉瓶、双面苏州刺绣大屏风、玻璃纱手绣台布等。美方则向毛泽东主席赠送了瓷器大天鹅一对。此外,尼克松总统还赠送给毛泽东主席四棵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红木树树苗。

在以后的几天里,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国际事务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尽管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双方也都谨慎地注意,不让这些分歧危害中美建立在地缘政治利益基础上的新关系,因此这次中美最高级会晤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基调是把台湾问题留到以后去解决。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确定了双边关系的原则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是中美关系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墨非.《中美联合公报》背后的故事[J].文史月刊,2010(3).

[2]玛格雷特·麦克米兰,温洽溢.《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J].国家人文历史,2017(6).

[3]唐龙彬,柴泽民.中美建交:世界形势新转折[J].中国经济周刊,2019(18).

(作者:沈岩东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