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建党小故事之九】三湾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发布日期:2021-04-29 浏览量: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率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战略退却。一路上敌人前堵后追,途经萍乡卢溪时遭到敌人伏击,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部队损失惨重,思想相当混乱,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五千人的一个师,只剩下七百余人。

秋收起义部队,大部分是由安源路矿工人和平江、浏阳农民,以及原北伐军中我党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战士组成的。有些同志对于向井冈山进军缺乏认识,有些人带有浓厚的军阀主义和雇佣思想等旧军队残余,在艰苦斗争面前悲观动摇,甚至叛变革命。例如,余洒度、苏先骏等少数投机革命的军官,害怕同战士们一起过艰苦生活,留恋旧军队中的“三金”(金牙齿、金戒指、金边眼镜)“五皮”(皮鞭、皮武装带、皮挎包、皮靴、皮绑带),四菜一汤的特殊生活待遇,在军队中散布怀疑悲观情绪,诬蔑向农村进军是“错误的”,胡说“这条道路走不通”,反对党对军队的领导。最后这两人都叛变了革命。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很多,其中最要害的就是,党的基层组织薄弱,完全没有抓住士兵,掌控不了部队。面对危急局面,毛泽东深感不解决这些问题,部队就有瓦解的危险,怎样加强党对军队领导、凝聚军心士气,已成为当务之急。

部队于1927年9月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这里决定对部队进行了改编。

当晚,毛泽东在三湾主持召开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会议,认真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部队行军打仗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有歇脚的地方,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首先要整顿、改编部队。出席会议的同志,围坐在毛泽东同志的身旁,畅所欲言,提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改编措施。

三湾改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整顿组织,将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设两个营、七个连和两个队,参加改编的官兵约八百人左右。改编时,毛泽东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干革命自愿,愿留则留,愿走则走的原则,走的发给五块钱路费。这样一来,清除了不坚定分子,稳定了部队。经过改编,部队人数虽少了,但质量提高了。

二是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北伐战争时期,我党虽然也掌握和领导了部分军队,但军中党组织力量太薄弱,就是叶挺部队,每团也只有一个支部,经不起严重斗争的考验。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设党委。部队中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秋收起义时成立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由党代表担任党支部、党委书记,负责部队的政治训练和民运指导工作。为了保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今后要尽量在士兵当中发展党员,并规定这是党组织、党代表的职责,是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长期任务。党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代表制度,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部队获得了政治灵魂和领导核心。

三是建立军队内部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为了彻底荡涤旧军队的残余,激发部队广大指战员的高度革命热情,三湾改编中,在军队内部实行了民主制度,规定官兵待遇平等,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礼节,经济公开。为了保证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还确定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10月1日晚,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士兵委员会在三湾村“泰和祥”号杂货铺成立,毛泽东参加了成立大会,指出士兵委员会要代表士兵群众的利益,在党代表的具体指导下工作。士兵委员会的权利和任务是:参加军队的管理;维护军队的纪律;监督军队的经济;做新兵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群众工作。军队内部实行了民主制度,受到广大士兵群众的热烈拥护。士兵享受了民主生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

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同志制订的一系列革命原则,从组织、政治和思想上为建设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湾改编中,毛泽东虽然作出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决定,但是由于战事紧张,部队在三湾仅停留3天便向宁冈出发了,加上基层党员数量极少,一直没来得及实施。1927年10月13日,毛泽东率部队来到炎陵县水口镇,部队在这里进行长达一个多星期的休整。一到这里,毛泽东就找营连党代表和士兵骨干谈话,决定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措施。15日上午,在他的住处召集各营连党代表,研究决定了首批吸收入党的工农士兵人选。当晚,在一营驻地,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陈士榘、赖毅、欧阳健、刘炎、李恒、鄢辉等6名士兵的入党仪式。当时房间里摆着几条长板凳,一张农家小方桌,桌上垂挂着两张长方形的红纸,上面分别写着入党誓词和中国共产党英文缩写C.C.P三个字母,桌上一盏马灯照亮了整个房间。

在这次简短而庄严的宣誓仪式上,毛泽东初步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三项重要制度措施:一是发展党员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入党宣誓仪式开始,各连党代表轮流介绍入党士兵的情况。毛泽东逐个询问他们的入党动机,走到赖毅跟前时问他:“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赖毅坚定地回答:“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更坚决地革命!”毛泽东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 紧接着,大家在毛泽东带领下,郑重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二是党的行动纲领、纪律和组织生活制度。宣誓结束,毛泽东谆谆教导新党员:“从现在起,你们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今后要团结群众,多做宣传,多做群众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要严守党的秘密,不要乱讲……”。三是连队党支部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对新党员提出殷切希望后,毛泽东又再三嘱咐各连党代表:“回去后各连成立支部,抓紧发展工作,以后都要像今天这样,分批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并形象地说:“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从此,红军的各个连队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实践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

点击查看源网页

(三湾改编)

(作者:钱容德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