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党史小故事之五】国共合作的新型军校——黄埔军校

发布日期:2021-04-29 浏览量:

黄埔军校曾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巨大影响和作用,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孙中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手上要有兵,要有军队。俄国革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有革命军队做革命党的后援,而中国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便不能完全成功。孙中山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在建军问题寻找合适的道路。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由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陪同,与孙中山在桂林举行秘密会谈,马林建议孙中山创办军官学校,建立联合战线和革命军。随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加快了孙中山筹备军校的进程。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四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着重考察了苏联的军校,学习了苏联红军的组织、制度和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并会见了苏联各级指挥员,商谈双方进行军事合作等问题。

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命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指定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黄埔水师学堂为军校校址。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创办,简称黄埔军校。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军校设总理(孙中山兼)、校长(蒋介石)和党代表(廖仲恺),组成校本部最高领导,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部,后增设教育长、军法处、参谋部。党代表和政治部是学习苏联红军的制度而设立的,党代表的权限与校长并行,未经党代表副署的命令无效。共产党人积极参加了办学工作,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萧楚女等担任政治教官。此外还有苏联军事、政治顾问数十人。

建校之初,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所以军校在招考第一期学生时大多采用秘密方式。为了保证学生的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在军阀统治下的各省均不能公开招生。这时的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参加国民党一大的共产党代表带着为黄埔军校招生的任务回到各地,进行紧张的招生工作。

例如,在湖南,何叔衡在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回到长沙,便按照毛泽东的革命军队是实现革命理论的先锋,多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的主张,立即通知本省党的基层组织,将推荐出来的党、团员或进步青年秘密送到长沙清水塘考选。当时的湖南在赵恒惕统治下,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组织都不能公开存在,处于地下状态。因此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湖南的招生工作,也是秘密进行的。说是报考,其实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而数、理、化等科都没有考试。初试合格的,何叔衡给他们办手续,发路费,安排分散搭火车、轮船先去汉口,然后再坐轮船去上海毛泽东处复试。到了上海,毛泽东告知还要考数理化。湖南的学生国文成绩不错,但其它成绩却一般。毛泽东组织了上海点的复试,被录取的考生在办完相关事宜后,统一送往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

经过层层筛选,3月27日至30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举行。约有1300名经过当地初试合格后的考生参加。5月5日至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后有增加)第一期学生正式入校上课,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除全校师生外,还邀请广东各高级将领,高等文官以及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等500余人观礼。孙中山以大元帅兼军校总理的身份主持开学典礼,对全体师生作了演讲。

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军校内门的墙上: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孙中山还亲自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军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革命青年。

黄埔一期于1924年5月5日入学编队,于同年11月8日毕业。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与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颁发佩剑时,军校常举行专门的隆重仪式,并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

1926年1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改组黄埔军校提案,决定将陆军军官学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实行“清党”,400多名共产党人被逮捕。国共两党的公开分裂,导致黄埔同学被迫分为两大阵营。

在激荡的时代风云中,黄埔军校的学生一部分选择了中共阵营,一部分人选择国民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历史的主角。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共两党师生为保家卫国并肩作战,共赴国难。淞沪会战、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一场场重大战役尽显黄埔军魂,血染疆场。

据统计,在黄埔军校的第一至第六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近500位中共党员在军校工作和学习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师生就超过40人。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政府部长、副部长以及地方党政要职的则达数百人。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基本上是以黄埔军校前6期出身的将领、或是以他们为核心的团队组成的。

IMG_256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邮票)


(作者:钱容德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