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党史小故事之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发布日期:2021-04-29 浏览量: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从“二七惨案”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谁是最佳同盟呢?中国共产党在寻找。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但却屡遭失败。辛亥革命失败后,为在中国确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一直在奋斗,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讨袁和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1922年6月16日,时任广东省省长、军政府陆军部长的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企图谋害孙中山。孙中山被迫离开总统府,辗转登上停泊在珠江的永丰舰,在江面坚持了50多天战斗后,离开广州赴上海。陈炯明的叛变和第二次护法的失败,使孙中山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这次失败是毁于自己曾经信赖的同志之手。他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军阀来拯救中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而成分复杂、组织涣散的国民党,难以凭一己之力实现统一中国、民主共和的任务,必须整顿和改组国民党,寻找新的同盟者。

国共两党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在各自的失败和挫折面前,开始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敌人。而最终促成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关注,孙中山逐步与苏俄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也不断派人与孙中山接触。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桂林访问孙中山,并向孙中山提出了几项建议: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孙中山十分赞同马林的建议,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取得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的心情日益迫切。另外,陈炯明叛变后,帝国主义各国或明或暗地站到陈炯明一边,而苏俄政府则坚决表示支持孙中山。马林鼓励孙中山坚持斗争,并祝愿他成功。这使孙中山在最困难的时候认识到在国际上苏俄是真正的朋友。1923年1月,苏俄政府派越飞到达上海,与孙中山会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了联俄政策下平等的中苏关系。孙中山联俄联政策初步确立。

中国共产党也站到了孙中山一边。陈炯明叛变时,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一方面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给以极高的评价,赞扬中国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广东政府现在虽然倒了,但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是不会被消灭的。”另一方面也给孙中山以善意的批评,指出他幻想依赖帝国主义和军阀,而不依靠人民群众是错误的。同时,中共还通过李大钊、林伯渠等到上海会晤孙中山,一起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国共合作。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主张:共产党人放弃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在保持组织独立的前提下,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马林的建议,一开始遭到多数共产党代表的反对。后来,经过马林的说服和热烈的讨论,会议最终通过了马林的建议。李大钊最先以个人身分加入了国民党。此后,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帮助改组国民党,这坚定了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信心。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孙中山也加快了改组国民党的步伐。孙中山对阻碍国民党改组,反对国共合作的少数右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为促进国共合作积极努力,奋不顾身,使国共两党合作、国民党改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23年11月29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于树德、林伯渠等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党章,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国共合作的一次盛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国共合作,加速了民主革命的步伐,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五卅反帝运动的爆发,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这一切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显示了国共合作的巨大力量。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党员由400多人增加到5.79万人。国民党改组后,增加了新的血液,改变了死气沉沉的状态,恢复了它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IMG_256

                                         (《申报》刊登《孙文越飞宣言》的报道)


(作者:钱容德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