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在湖南实现,扩大了湖南革命联合战线,掀起了湖南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
湖南长沙岳麓山半山腰,麓山寺后上方处,松柏与香樟静静守候了蔡锷墓百余年。也许蔡锷从未曾想到,他的墓庐竟然会成为首次国共合作在湖南最重要的见证之地。
时间回到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人们通常认为,国共合作之前,国民党是一个老党、大党;共产党是一个新党、小党。但在当时的湖南,情况恰恰相反:在湘的国民党寥寥无几,由于组织松弛,无社会基础,加之军阀势力的压迫,在湘的国民党逐渐停止活动,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而湖南共产党组织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中共三大上还得到了陈独秀的表扬。因此,大革命时期湖南的国共关系中,共产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帮助重建国民党湖南地方组织的工作在1923年就已经开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接受毛泽东建议,派何叔衡、夏曦、刘少奇与国民党的覃振、邱维震成立筹备组,开展湖南国民党组织重建工作。当年6月,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分部在长沙正式成立,随后又在湖南宁乡、江西萍乡成立第三第四分部。之后,四分部联合办事处在长沙设立。全湖南省国民党员发展至900余人。
孙中山手书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名单,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之后,湖南便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湖南临时省执委会(临时省党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遣了大批党员、团员深入各地,协助国民党左派建立市、县党部,发展国民党员。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长沙地区在3天之内参加纪念活动者达50万人次,规模可谓历史空前。而这也成为首次国共合作在湖南成功实现的关键点。以夏曦为首的国民党临时湖南省党部,不失时机地在悼念孙中山、促成国民会议的活动中,吸收新党员1500多人,迅速壮大了国民党,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到当年9月,湖南已有17个县市建立了国民党组织,党员达2750人。
1925年5月25日至6月1日,国民党湖南临时省党部召集各地代表,在长沙秘密举行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因赵恒惕军警暗探的捣乱,会场换了好几次。经多番周折,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地址选在了岳麓山蔡锷墓庐。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省党部)成立,选举10名执行委员、3名监察委员,其中除李荣植、罗宗翰、邱维震三人为国民党左派外,其余均为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正式建立,表明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在湖南实现,扩大了湖南革命联合战线。
1925年11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改称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简称湖南区委)。中共湖南区委和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积极配合,在三湘四水迅速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群众性运动高潮。
90多年前,共产党与国民党迎来了首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使国民党获得新生,也极大地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来说,这也仍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林伯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
林伯渠是湖南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他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但仍然留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
作为纽带,林伯渠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1年,林伯渠首次到广西桂林。他顾不上欣赏风景便直奔孙中山公馆,向孙中山先生引见共产国际的特使马林。
1923年,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在他的介绍下,张太雷、刘少奇、彭湃等共产党员都加入了国民党。依靠这些共产党员的帮助,国民党开始在一些省份建立秘密党部。
当时,发展国民党的工作还处在秘密时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工作的覃振询问林伯渠:“祖涵兄,两广、江苏等省的党部都建立了,湖南的工作怎样进行呢?”
林伯渠很有把握,“我有办法,最近湖南来了一批年轻人,毛泽东在长沙搞新民学会,我找他接洽,不会有问题。”此后,林伯渠找毛泽东谈了几次,毛泽东答应了下来。
毛泽东对林伯渠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评价颇高,曾经称赞他是国共合作的“桥梁”。林伯渠谦虚地回答:“我算什么‘桥梁’,顶多算是一块‘桥板子’,守常兄(李大钊)和你们这些同志,才是真正的‘桥墩子’。没有桥墩子,桥板子也不会稳。”
(责任编辑:王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