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冰:碧血铸忠魂 矢志报家国

发布日期:2021-04-12 浏览量:

2021-04-07来源:南昌日报 · 政经周刊作者:刘磊

“光阴去我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这是袁玉冰烈士在他20岁生日时就挥笔写下的《二十初度感怀》。

这首用青春和热血谱就的豪迈诗篇,如今已成了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时刻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为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让先烈的英雄事迹化为激励后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近日,记者再次探寻其心系国家和民族前途、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

疾恶如仇

敢于与黑暗势力斗争

江西省泰和县老营盘镇五丰村马齿坑,是一个山峦起伏、古树参天、清涧潺流的小山村。122年前的早春二月,袁玉冰就出生在这里,其父袁国瑞给他取名光鉴,字玉冰,希望孩子长大后冰清玉洁、纯朴诚实。

袁国瑞很有见识,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袁玉冰11岁时,就被父亲送去当地的私塾里读书,他学习非常用功,而且天赋异禀,过目成诵。

16岁时,袁玉冰去了离家50里外的成德高小上学,这是一所新式学校,开设有语文、数学、历史等多门课程。在学校里,袁玉冰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门功课,阅读课外书刊,努力吸收文化知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

袁玉冰从小就疾恶如仇,敢于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在成德高小学习时,学校里有不少富家子弟染上了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等恶习,对此袁玉冰深恶痛绝。他撰写了《劝告赌博者》一文,劝诫那些好赌的同学改掉恶习,还发起并组织了学生自治会,开展禁止抽烟、喝酒、打架的“三禁”活动,同时集合同学自筹资金办起了阅书社,组织大家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后来,袁玉冰在《二十初度感怀》中写道:“余在成德小学时,曾组织自治会,阅书社,同人品学蒸蒸日上……”

1917年,袁玉冰从成德高小毕业后,因病在家休学了一年。当时,他在家里一边养病一边自学,在房前开辟了一块园地种植花草,还在门外写了“自治园”三个字,把自己读书、休息、起居等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1918年秋,袁玉冰考入江西省立南昌二中,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投身革命

成立南昌首个进步社团

1918年,袁玉冰来到了江西省立南昌二中求学,其时,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急剧变化之际。身处在这种时代大变革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追求真理,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同年5月7日,为了响应和声援这次爱国运动,南昌市召开了学生代表大会,袁玉冰作为二中的学生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接着,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将搜查到的日货当众烧毁。袁玉冰慷慨激昂地表示:“宁做断头鬼,毋为亡国奴!”他们的行动被一些因循守旧的人讥为“过激”,还被这些人称为“过激党”。袁玉冰则在《答友人》一诗中,针锋相对地断言:我看将来定为“过激党”的天下,盖势所必至,而理所难逃。

这一年,袁玉冰正好20岁,他写下《二十初度感怀》一诗,抒发他对国运前途的关心和立志革命的抱负。诗曰:“光阴去我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国势阽危抱杞忧,挽回深愧乏良谋,才疏漫与终军比,弱冠空贻识者羞。”“原来我亦是贫家,那得金钱用似沙,游年多年消钜费, 从今敢不力惩奢。”

从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开始,袁玉冰便成为了一名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战士。

1919年夏,袁玉冰与黄道等人组织成立了“鄱阳湖社”,他们常聚会于东湖之畔、赣江之滨,谈论国是,抨击时弊,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后来他们感到这个名称无法体现团体的宗旨和反映社员们的抱负,次年12月,为了追求光明,改变社会面貌,他们将“鄱阳湖社”改名为“改造社”。这是五四运动后南昌成立的第一个进步社团。

1921年1月1日,改造社在江西省立南昌二中宣告正式成立,到会的九位社员公推袁玉冰为会议主席,会上决定出版发行《新江西》季刊,并推举袁玉冰为改造社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

《新江西》是江西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在创刊号的《本刊宣言》里,袁玉冰写道:“改造社的宗旨,是主张‘改造社会’的。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我们改造社会,先在江西做起,本刊就在江西出版,所以就叫做《新江西》。”

如同一道闪电,《新江西》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又像一声惊雷,促成了江西人民的觉醒,袁玉冰也成了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青年团南昌地方委员会成立后,在袁玉冰的提议下,创办了团地委机关刊物——《红灯》,崔豪、徐先兆、吴季冰等人担任责任编辑。红色革命刊物《红灯》就此诞生,成为宣传革命理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重要舆论阵地,后由于政治上、经济上的许多原因而停刊。

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共青团江西省委成立,袁玉冰任书记。1927年2月13日,《红灯》复刊,为共青团江西省委机关刊物。《红灯》复刊之际,袁玉冰鼓励大家:“我们卷土重来,又燃起我们的《红灯》了。”

意志坚定

就义前鼓励战友继续战斗

袁玉冰曾说过:“人生难免有一死……能够为广大民众谋利,为社会造福,即使死于明日,我也心甘情愿。”

1921年5月1日,袁玉冰在南昌向劳动群众和青年学生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他在后来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在我没写回忆文章之前,南昌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的情形让袁玉冰很受触动,他毅然决定,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解革命。

1922年,湖南工人运动领导人黄爱、庞人铨惨遭军阀杀害,消息传开,群情激愤。同年四月初,袁玉冰在改造社常委会上提议召开纪念五一节暨追悼黄、庞两位烈士大会,邀请了大江报社、觉社等团体共同参加。5月1日那天,南昌各界二十多个团体,两千多人云集江西省教育会。《大江报》还出版了袁玉冰编辑的《“五一”劳动节特号》,但因军阀陈光远以“煸惑劳工鼓吹共产主义”的“罪名”查封了《大江报》,所以这期特刊并未与读者见面。这让袁玉冰很受启迪,他后来在文章中说:“从这回运动中可以证明,南昌人们已有了觉悟,这是令我们很抱乐观的。”

1922年,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袁玉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

1923年春,袁玉冰受党组织派遣从北大回到南昌工作。在南昌,他与赵醒侬、方志敏等一起参与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两个公开群众团体,并担任民权运动大同盟交际部主任,领导江西民众开展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不久,袁玉冰被任命为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他不惧危险,出生入死,积极组织赣北秋收暴动。1927年11月,袁玉冰调任赣西特委书记,他不负重托,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袁玉冰回到赣西地区,就立即投入到了组织领导工农武装暴动的斗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农村和集镇,发动群众,召开基层党组织会议。在那些日子里,他经常风餐露宿,忘我地工作。

1927年12月13日,袁玉冰在去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抓到他后,对他进行威逼利诱,用尽了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4天后,他走向了南昌下沙窝刑场,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成功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时年28岁。

袁玉冰就义前,有战友带了烤鸭去探望他,见他神态安详,仍和平日一样谈笑,鼓励战友们不要悲伤,要继续去战斗。临别时,战友们眼含泪水,声音哽咽。他见状笑着说:“不要难过,要革命就要有人牺牲,不是你,就是我,杀了我一个,会激起更多人起来反抗。”

如今,袁玉冰烈士长眠在故乡的青山上。其墓碑上写着“革命事业立千秋,烈士精神传万代”两排字,令人肃立而思。

(责任编辑:王佳梅)